中国已有超2751家智慧医疗企业,5G医疗三大场景可『规模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与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智慧医疗的服务模式应运而生,成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最高目标。
11月16日,中国信通院在2022中国5G发展大会上发布《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我国5G应用发展处在规模复制关键期。
据中国信通院不完全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开展的 644 项行业应用试验或落地部署中,工业互联网和文体活动的领域应用占比过半,在智慧交通、医疗健康(含养老)等领域的行业应用较为广泛。
国外已开展 5G 应用覆盖行业情况
我国行业应用在项目数量和应用领域上全球领先,5G 应用解决方案日渐成熟。智慧医疗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5G+急救车、5G+远程会诊、5G+远程院后康复治疗等解决方案实现探索与部署,并且医疗领域已启动5G 融合行业标准研究。
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分析
《白皮书》指出,我国医疗建设已经逐渐从临床信息化转向区域医疗信息化,并向精准医疗快速前进,这一转变可以极大地促进我国的智慧医疗建设。在此背景下,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呈现以下趋势。
在技术与政策的共同驱动下,医疗机构与科技企业均积极布局智慧医疗场景应用,开始形成跨空间、跨部门的医疗体系融合应用雏形。
据统计,中国已有超过 2751 家智慧医疗企业,这些企业主要聚集在北京、广东、上海、江苏与浙江。以智能硬件(智能温度计、智能血压计、智能胎心仪、智能血糖仪等)、远程医疗(跨地区、跨医院远程医疗协作协同)、移动医疗(预约挂号、问诊、患者社区、医药电商、互联网医院等)、医疗信息化(HIS、PACS、MIS、电子病历、转诊平台等)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也基本形成。
疫情也加速了智慧医疗的发展,远程会诊系统已有超过 21个省份,70 医院上线使用。疫情期间,解放军总医院通过 5G 网络面向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开展远程高清实时会诊,使超过 3000+超重症患者得到救治。
移动互联网诊疗方面,我国互联网医院数已经从 2019 年底的 190 家增至 2020 年底,超过 1000 家,增长率破 350%。卫健委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量比 2019 年同期增长 17 倍,第三方平台互联网诊疗咨询增长 20 多倍。
5G 医疗机器人在 80+医院使用,减少了约 5%的护工工作量。
5G+智慧医疗可规模化的重点场景
5G+智慧医疗的应用主要遵从 3 个出发点。
一是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建成核心的信息化建设,让医务人员可以更专注于救治的专业工作。
二是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目的是方便患者就医问诊。包括就诊前的在线预约、信息提醒,医院里的一体机、自助机,以及衍生出来的一些服务,这些智慧服务让患者在进行治疗时更加方便与快捷。
三是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主要是应用于医院精细化管理,如 HIS 系统、HRP 系统、物质管理系统、药品耗材检验管理系统等。
现阶段已被行业普遍接受的可规模化的应用场景主要有:
(1)5G+急诊救治
5G+急诊救治的业务类型主要在院前场景中对各类患者生命体征和各类医疗设备的信息实时、连续和无时延的检测,包含心电监护仪、胎心、超声、体温计等多种医疗设备信息以及车辆定位、患者音视频、远程会诊等功能。当急救车不便到达患者救治现场时,可配置急救背包,各类便携医疗设备连接至急救背包内的 5G 平板终端,生命体征数据回传至平台进行解析重绘。
该场景主要涉及数据上传与实时通信需求,需要通过医疗网关设备进行数据采集汇聚并通过4/5G 现网将数据回传至院内部署于 5G MEC 边缘云或医院内网系统的 5G 急诊救治平台进行解析重绘;实时通信类对上下行速率有较高要求,建议上行速率高于 10Mbps,下行速率高于 10Mbps。
心电监护仪、胎心、超声等关键医疗设备信息建议叠加 5G 切片进行端到端保障。因为救护车涉及在全市范围内移动,因此 5G 医疗网关需要支持连接现网 4G 和 5G 网络。
专网组网需要考虑 4G 信号也能通过专网正常回传至医院内网平台;普遍采用切片的方式保障专网管道传输。网关还需要确保在 60km/h 的速度下业务不断链,小区切换时业务不丢包。
(2)5G+无感访问
无感访问主要解决内外网协作办公场景需求。
医院医护人员需要通过手机或 PAD 便捷无感知的访问医院内网管理系统,同时又可以访问互联网,基于目前 5G 网络的技术能力,该需求可以细分为如下 2 个 toC 应用场景:一是在医院园区范围内,医护人员通过接入 5G 网络同时访问校园内网和互联网。二是医护人员移动至园区外区域,手机或 PAD 可以通过 4/5G 网络访问医院内网。普通患者及家属可便捷无感知的访问医院内网便民服务信息,同时又可访问互联网。
该需求场景主要包含以下两点:一是患者及家属院内接入 5G 网络,使用就诊预约、信息查询、缴费、导航等信息便民服务。二是公众和医院 5G 网络内网区隔/数据隔离和安全传输。
(3)5G+远程诊断
5G+远程诊断解决方案帮助基层医院与上级中心医院构建全景协作通路,通过对全景摄像头、特景摄像头、医疗设备数据的远程还原达到“面对面”诊断效果,包含远程超声回传、远程影像回传、远程视频等功能。
在 5G+远程诊断场景中涉及数据回传与实时通信。数据回传需保证高清晰、低时延,数据回传类包括4K 高清视频、GB 级高清图像等,主要以上行为主,上行速率建议高于 50Mbps。实时通信类主要为上级医院与基层医院间的音视频交互,考虑有多并发需求,至少可支撑 20 并发数。
5G医疗的创新融合发展
5G 与医疗行业融合,催生出适配医疗行业应用场景的专网解决方案。其中 toB 医疗设备应用场景细分为院前场景,医院场景,院间场景,跨域场景。toC 医疗用户应用场景细分为共享专网及独享专网。
5G 终端结合医疗行业实际业务场景需求,又孵化出一体化终端,通用网关及医疗 CPE 等多种终端融合形态。
随着 5G+智慧医疗应用的不断深化,也出现了医疗与周边领域融合的新业务形态。比如智慧医保、慢性病随访、高校医疗,医共体医联体相互协作等,特色应用不断丰富,有助于孵化形成一批与医疗卫生机构专长结合、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特色医疗服务应用,持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5G医疗规模化发展建议
《白皮书》指出,目前,5G 与医疗领域融合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从应用方面来看,5G 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刚起步,目前相关的研究不充足;从标准与评价体系方面,目前 5G 医疗在数据、传输以及终端设备、医疗器械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评价体系。
对此,《白皮书》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一是推广典型案例,助力“5G+医疗健康”规模化应用。毛群安介绍,目前进入到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企业从试点进入规模化推广,让具备商业闭环的典型应用案例以点带面,纵深推进“5G+医疗健康”规模化应用。
二是加快跨领域协同,共筑“5G+医疗健康”产业生态。5G 与医疗健康产业的结合涉及信息通信和医疗健康行业的多个领域,其深度融合甚至还吸引了来自物流配送、汽车等行业的跨界者参与。毛群安表示,目前产业链上下游各方需要进行广泛合作。
三是加强央地联动,营造良好创新发展环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区情况,出台配套措施,在推动交叉学科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医疗健康创新,企业和项目投融资扶持,复合型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提供支持,推动“5G+医疗健康”应用加速落地。
四是制定行业标准。智慧医疗领域有很多新兴产业产品,至今还没有统一标准。如 AI 辅助诊疗,目前国内尚无完善的产品上市准则,导致行业发展受阻。亟须形成相关新兴产品的测评规范体系,为后续的产业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为产品标准化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奠定物质基础。
关注【大健康派】公众号,回复关键词【5G应用】下载白皮书完整版。
关注大健康Pai 官方微信:djkpai我们将定期推送医健科技产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