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机器人产业报告:医疗服务机器人更智能、更精密、更下沉
预计2022 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513亿美元, 到2024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650亿美元。
近日,在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正式发布了由中国电子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下称《报告》)。综合分析了国际国内机器人产业最新发展趋势及特征, 并提出为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高 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全球机器人产业按下“快进键”
疫情之下, 各行业使用机器人的意愿进一步提升, 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
《报告》指出,预计2022 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513亿美元, 到2024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650亿美元。
疫情孕育新的发展机遇
疫情催生了对专业服务应用的新需求, 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正不断拓展, 推动市场规模逆势增长。预计2022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217亿美元。2024 年有望增长到290亿美元。
2017-2024 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 IFR,中国电子学会整理
在服务机器人领域,智能水平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医疗服务机器人领域, 穿戴式医疗、智能材料及智能算法等新兴技术与医疗领域的结合日趋紧密, 医疗服务机器人作为新技术的融合平台, 呈现出更智能、更精密的发展趋势。
例如, 强生推出Monarch 数字化手术平台, 综合运用电磁导航、虚拟重建、柔性支气管镜等技术, 提高术中视野清晰度, 提升手术治疗的精准性、灵活性, 最大限度减少患者创伤。直觉外科收购临床数据服务商Orpheus Medical, 增强医院数据管理和资讯科技服务能力, 为医生提供捕捉和共享临床视频及图像的功能, 并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手术治疗方法, 改进手术流程,提高达芬奇机器人系统的智能程度。
此外,抗疫系列机器人成为疫情防控的新生力量,从环境消杀、医废处理、物品配送, 到测量体温、核酸检测等, 已形成丰富多元的机器人应用。例如,咽拭子机器人通过人机交互技术来精准确定采样位置。
"机器人即服务" 模式创新带动业务增长
越来越多的企业跨界进入机器人领域, 成为机器人行业的新势力。面对传统采购模式存在的采购费用、日常维保费用和退出成本较高的问题, 一些机器人企业推出机器人即服务(RaaS) 商业模式, 企业可选择短期租赁、系统代运营服务, 支付较低的服务费用开展业务。
例如在医疗领域, 直觉外科尝试"机器人即服务" 方式进行手术机器人的推广, 医疗机构只需交纳每年度的培训服 务费用, 即可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2021 年, 共有 668 台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采用 "机器人即服务" 模式投入使用, 带来 2.77 亿美元的营业收入。
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 2024年有望突破100亿美元
《报告》预计2022年, 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74亿美元, 五年年均增长率达到 22%。
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快速增长得益于老龄化趋势加快,教育、公共服务等领域需求的牵引。《报告》预计2022 年, 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65亿美元。到 2024 年,有望突破100亿美元。
2017-2024 年中国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 IFR,中国电子学会整理
技术融合,性能提升
当前,技术融合发展创新活跃。中国在人工智能、 5G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系列国际领先成果, 机器人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日渐深入, 大幅提升了感知、计算、执行能力, 使其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和柔性化, 更能满足应用场景中的性能需求。
例如, 北京柏惠维康将 5G 技术应用于手术机器人, 产品已进入市场推广阶段。近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团队, 成功实施5G 远程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脑内血肿清除术, 标志着5G 数字化神经外科空中手术室的成功搭建。
场景下沉,应用活跃
另一方面,应用场景不断深化下沉。随着近些年服务机器人在医疗、 公共服务等场景中不断深耕, 加之疫情期间"非接触" 服务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推动服务机器人产业形成更多真实的市场需求。在医疗领域, 临床应用日益活跃, 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
例如天智航提升机器操作的便捷性与人性化, 在天玑1.0 的基础上推出天玑2.0;大艾根据患者在康复早、中、晚期不同的康复实际需求,丰富医疗康复机器人产品矩阵, 提升康养效率; 以术锐、微创为代表的国内企业突破单孔手术机器人技术难点,补齐腔镜手术产品体系等。
特色化、开放化的发展路径
当前, 国产机器人的性能和可靠性大幅提升,国内企业围绕国内外特色市场需求, 在包含手术医疗在内的多个赛道推出了独具特点、功能新颖的特色产品, 部分产品性能水平已突破"并跑", 实现与国际领先水平"领跑"。
在医疗领域, 天智航、元化智能的骨科机器人技术实力达到国际水平, 术锐、微创、精锋推出单孔腹腔镜机器人国产系统。同时, 在眼科、口腔科、呼吸科等专业科室领域, 一批国产化特色产品相继问世, 实现疾病筛查、诊断、治疗的精准实施。
同时,机器人企业机构正与细分领域单位合作共建机器人生态。通过联合研发以增强产品竞争力。
例如,三坛医疗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成立"穿刺机器人联合试验室", 共同攻破图像引导软组织穿刺机器人共性关键技术, 研发系列经皮穿刺机器人系统, 共同推动临床手术向精准化、微创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关注大健康派公众号,回复关键词【机器人22】获取报告下载。

关注大健康Pai 官方微信:djkpai我们将定期推送医健科技产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