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青光眼AI大模型发布!

此次发布的AI大模型“小青”,深度融合学界权威青光眼知识库,覆盖疾病认知、用药指导、术后护理等全病程青光眼疾病控制场景,为广大青光眼患者提供24小时在线的智慧医疗无偿问询服务。

作者: 大健康派 来源: 大健康派 2025-03-20 14:58:19

2025年3月9日至3月15日是第18个“世界青光眼周”,今年以“AI协同护航 共防青光眼盲”为主题,关注人工智能与青光眼防治的创新融合。

3月9日,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北京同仁医院等12家国内顶尖医疗机构联合发起的“青光眼慢病管理中心”在上海正式成立,该中心为全国青光眼科医生提供了一个专业的患者管理平台,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家用监测设备,构建覆盖筛查、诊疗、康复全周期的“医患共管”新模式。

作为世界青光眼周的重要成果,国内首个青光眼AI大模型“小青”同步亮相。据介绍,基于Deepseek智能底座,此次发布的AI大模型“小青”,深度融合学界权威青光眼知识库,覆盖疾病认知、用药指导、术后护理等全病程青光眼疾病控制场景,为广大青光眼患者提供24小时在线的智慧医疗无偿问询服务。

它不仅能够提供准确、权威的解答,还能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提供定制化的知识解答,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应用方面,例如AI助手场景,当模拟患者咨询“术后护理注意事项”时,“小青”不仅可以列出常规护理要点,还能根据虚拟病史提醒避免剧烈运动。这种智能交互显著提升了患者参与度,实现“离院不离管”的服务延伸。

青光眼是全球范围内引发不可逆性致盲的首要病因,部分类型的青光眼由于发病隐匿性强,早期不影响视力,患者无明显眼痛、眼胀等症状。等患者有症状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已经发展到了晚期,因此青光眼又被称为“视力的小偷”。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持续攀升,致盲率高达15%-30%。专家介绍,青光眼的防治核心在于眼压管理,要高度重视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变化,并逐步建立标准化流程,借助人工智能和家庭眼压监测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逐步实现对患者眼压的长期有效监测。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眼科学与视觉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同济大学医学院赵鹏也是“小青”大模型的研发人员之一,他表示,AI技术的引入成为一种突破,旨在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为广大青光眼患者提供便捷的问询服务,尤其是在患者离开医院之后,能够随时获取专业的健康指导。这不仅可以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病情,避免疾病进一步恶化。赵鹏表示,未来,通过对模型的不断优化和训练,希望能够实现更加个性化的疾病预测与管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定制化的治疗方案。

 

 

【AI算力+应用讨论社群】仅限受邀加入

席位锁定中:AI算力及AI应用领域TOP级从业者专属圈层

√  获取医疗AI应用热点及前沿产业独家信息

√  随时了解全球医疗AI领域最新监管及政策动向

√  与AI上下游企业深度对话

√  获取一手全球AI与算力产业信息

√  有机会参与AI主题产业交流活动

扫码备注关键词【AI进群】添加好友

验证身份(发送姓名/公司/职务)

*注:剩余席位有限,抓紧时间加入我们吧!

青光眼AI大模型 DEEPSEEK智能底座

关注大健康Pai 官方微信:djkpai我们将定期推送医健科技产业最新资讯